我有一个好朋友是舞蹈学院的大美女,追她的男生恨不得一车车的运,她家庭背景不错,自己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。
和她认识了三年,算很了解她的朋友之一,在女孩子中算是奇葩一朵:她一个人去过西藏,考上了研究生放弃,换过的男朋友从老板,富二代,到电影导演,用她的话说:姐浑身的文艺细菌。
她分手的速度很快,有时候我几个月没见她,就能更换好几个。每次分手,无论是她甩别人还是被甩,都能感到她的撕心裂肺,也能看到她的痛彻心扉。每次看到她写朋友圈,都会有点心疼,心想,赶紧来个靠谱的人把她收了吧。
就这样一姑娘,我总以为她的挑三拣四最终会孤独终老,后来才知道她去年被一个理科男拿下了。那个理科男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,成天跟数字打交道,朝九晚五。
他们刚在一起的时候,我第一反应是,坏了。这姑娘把我们文艺圈的人祸害了,然后开始朝着理科圈进军了。
可婚礼现场上,当我看到她剪掉了那头销魂的黄头发时,才知道,当人走入婚姻殿堂时都是会变得。有一次我和她聊微信,我偶然问到她,为什么是他?
她说,你别想了,已经晚了。
我说,去你大爷。为什么?
她说,因为他踏实,人好,能过日子。他和我一样,喜欢读书旅行,我们在一起,很舒服
我在电话这边愣住了,这简单的几句话,直接刺中了无数人的心脏。恋爱和结婚,原来完全不一样,恋爱,要和最爱的人在一起;但结婚,要和最舒服的人在一起。
原来一直以为林徽因为什么会选择梁思成,不选择情圣徐志摩。因为梁思成是谦谦君子,是过日子的人,踏实,人好,舒服,仅此而已。
徐志摩的爱情种子太多了,当两人爱情谈的太轰轰烈烈,习惯火辣辣的生活,就很难适应平平淡淡的日子了。
老一辈常说,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。
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。但是不可否认,门当户对的两个家庭出来的男女,在感情路上会更容易牵手走下去。他们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,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(长辈的不认可、他人的非议等)会更少,所以在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分歧会更加少。
所以门当户对就是最好了吗?门当户对是婚姻幸福的基础,却是爱情发生的绊脚石,如果两个家庭背景相当,财富相当,学识和能力相当,相貌相当的人在一起了不管你们多恩爱,如何厮守一生,是不会被写进书里、被当做爱情来传颂。
因为这世上的人大多都是遵循这个原则。这也是为什么普天下的大多数的人,年轻时都会做“薛仁贵这样的穷小子最后娶了相府三千金”、“灰姑娘这样普通的姑娘最后嫁给了集财富和权利于一身的王子”的梦。
故事所呈现的重点,是要让男人正直勇敢,让女人勤劳善良,然后就会有一位相府千金嫁给你或者一位王子娶你,然后大部分人就会不自觉的往自己身上套,觉得自己正直勇敢,勤劳善良,所以一定会娶到心目中的女神,或者嫁给心目中的男神。
当然长大后,他们就发现自己被骗了,正直勇敢有担当不一定可以娶到相府千金,因为可能他们连见到相府千金的机会都没有,勤劳善良也不一定会有位王子来娶你,因为你压根就碰不到他。
然后大多数人就服从了门当户对的思想,认为只有两个人家庭背景,学识,能力,地位等等外界因素相当,在一起才可以幸福,把起初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收起来,安稳的找个人过日子。当然最后不忘记感慨一句,真爱就像鬼一样,谁都听说过没见过。
但……精神层面上门当户对的爱情更深刻
很多人总是想要对等的爱情,她有样子,那么他就要有足够的财富来匹配她的样子,不然他就要对她足够好,把她供到天上去,来弥补他欠缺的那部分。
所以很多穷小子和公主结婚以后,都不忘记补上一章,他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,飞黄腾达了,终于让自己的女人过上了好日子。
其实两个人在一起,没必要和别人交代,最终两个人的物质条件怎么样或者一定要符合世俗的要求。为什么会有最后一章?
那是要表明,穷小子是一个在一群丑小鸭里的白天鹅,富家女眼光独到,一下子就挑中他了。这样的说法,是不是很世俗?是的,最终,谁都不能脱离,凭借两个人或者两个家庭的外在条件评价两个人的爱情。
每个人的感情都是真挚无价的。没有一个人的爱情低于另一个人之说。两情相悦是爱情产生的基础,但如果想长久的维持下去,必须建立在大家是平等的这个平台上。
网友评论:
既然爱情和婚姻不一样,何必还要保守的去想:我和他在一起万一没有结婚怎么办?我们没有以后怎么办?如果互相喜欢,两个人在一起就好了;如果相思,就表白就好了;如果有好感,就从约出来开始就好了。在最年轻的时候,去和最爱的人恋爱,然后和最踏实的人结婚,去和那些最门当户对的人在一起,记住,是精神上的。
小编结语:爱不应该是卑微的,也许你的另一半条件没有别人优秀,没别人长的好看,没有别人的学识、地位、财富,很多很多地方都不如别人,但自己既然选择了和对方在一起,那么你们就是平等的。如果有一方一直觉得自己是施舍了某种恩惠给另外一方,这种心理,到最后只会磨损掉两人的感情。不平等的爱情,会让两个人的感情埋下隐患,不知道什么时候,这个隐患会变成炸药包。爱情,只有两个字。门当户对,亦只需两颗心。